FG300装甲护卫舰作为初期核心舰船,其加点方向需根据战场定位和舰队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。该舰船拥有三种子型号,其中装甲型以高防御和防空能力著称,适合作为前排坦克单位。加点优先级应围绕生存能力和功能性展开,装甲系统建议优先强化护甲与生命值属性,动力系统则需根据作战半径选择巡航速度或曲率速度强化。技术值分配需平衡防御与输出,避免单一属性过度倾斜导致实战效能下降。
对于侦察型FG300,加点核心在于最大化机动性。动力系统中的曲率引擎和巡航速度必须拉满,确保快速完成侦查任务或紧急撤离战场。仓储系统可根据是否需要携带侦查设备进行选择性强化,但优先级低于动力。若舰队缺乏侦查单位,可适当分配技术值提升锁定速度与侦查范围,但需注意此类加点会削弱其生存能力,需谨慎评估战场环境。
多功能型FG300的加点策略更为复杂,需兼顾火力输出与辅助功能。武器系统建议优先缩短攻击间隔并提升命中率,对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专项伤害强化可作为次要选择。装甲系统只需基础强化即可,过度投入防御属性会显著降低其功能性优势。特殊模块如电子对抗设备或目标指示器的强化,应根据舰队整体配置决定,通常这类加点在后期更具战略价值。
工程改装方面,FG300的子系统强化存在明确路径依赖。装甲型改装应聚焦抗性提升,优先完成能量抗性分支后再考虑物理护甲强化;多功能型建议沿武器冷却缩减路线发展,最后解锁暴击伤害提升节点;侦察型改装以动力系统优化为绝对核心,其他子系统改装收益较低。每次改装前需储备足够技术档案,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改装路线中断。
实战部署时需注意FG300的阵容适配性。装甲型应与高输出舰船编组,通过嘲讽技能保护后排单位;侦察型需保持动态作战节奏,避免陷入持久战;多功能型在点满控制技能后,可配合爆发型舰船实现战术集火。不同子型号的FG300不应混编使用,否则会因定位冲突降低整体作战效率。舰队指挥界面应预设多套加点方案,便于根据敌对势力配置快速调整。